易经看梦境 命运与虚幻的解与源
梦是一种徘徊在虚幻与真实之间的人生体验。我们常常会梦到各种匪夷所思的梦境,有的梦很真实,即便醒来也在回味真假。有的梦很荒诞,走马观花,往往一笑置之。也有惊心动魄的梦,令人难忘且身心疲惫。梦是潜在的,不可阻止的念想。起于不知不觉,止于梦醒时分,它从来都不是闯入我们的脑海,而似乎原本就在那里,我们只是一个过客罢了。
现代科学对于梦的产生概念非常直观,通常以生物学,神经与大脑的交互作用来解释成因。不过近代诸多有关梦与现实的延伸实例,却突显了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。由此来看,对于“梦”而言,是不可绝对定论而忽视其潜在的玄机的。
辗转千百夜,几多梦境几多愁。无数次纷扰的梦境,有的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的投影,有的却暗藏寓意,预示着人生的重大转折。自古易学之道对梦就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研究,五千年解梦文化至今长盛不衰。而《周公解梦》就是集其大成者,归纳了人生七大梦境的解述。
通常我们想要了解梦的预兆,总会想到《周公解梦》,但其实周公并非此书的创作者。周公姓姬名旦,是周文王的四子,史称周公旦,曾经辅佐武王伐纣,制作礼乐,是开创周室王朝的大贤者之一。儒家学说中,常见孔子说的“吾不复梦见周公矣。”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,所以梦古来被称作“周公之梦”,这就是周公解梦的由来了。
《周礼》将梦分为六种,后世又归纳总结,把梦定为九个类别,从专业性质来看,这些分类都是全面而具有学术性的。古人把心无杂念的自然梦称为正梦;受惊恐吓的梦称为噩梦;追思想念的梦为思梦;所说所见引起的为寝梦;与现实相反的为反梦,不露真意托物象征的梦为象梦;凝念注神的梦为精梦。孔子频繁的梦到周公,就是因为天天想着周公握发吐脯的大德,由此而生的精梦。
自古以来,梦文化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是术数之中的解梦法是非常深奥和罕见的。民间流传的梦断吉凶,都是结合易经的推算之法,揉合先贤智慧的结晶而成的。因为源出一脉,所以纵观《周公解梦》的发展和改变,也可以看做是易经智慧的的发展和变化过程。
本文地址: /lunwen/20140430207.html